French 法國梵谷村畫家傅慶豊  English

評論文章 ~ 1.  2.  3.  4.  5.  6.  7.   /  首頁  / 作品 / 畫室 公共藝術 / 印刷品 / 展覽消息 /  創作經歷  / Contact  2009-03-11

Page~1

在布羅瓦古堡的傅慶 ~Marc DEMOULIN, Le 28 mai 2004

傅慶豊的植物人.動物人 ~ Jacques Carrio, 10/05/2004

 

Page~2

傅慶豊的植物人.動物人〞~ 從法國Carcassonne城塞到Blois古堡 ~ 姈燕 2004/05

 

Page~3

看傅慶豊素描─奇思與幻象的美 ~ 陳英德,1998/04/10

 

Page~4

雲的邏輯─泛論傅慶豊的素描作品 ~ 路況, 1998/04

 

Page~5

自迷離中走出真實
張元茜 2008/05
(翻譯 英文)
 

Page~6

傅慶豊的藝術語言
廖仁義 2008/05
 

age~7

百家姓的傳奇
文/張元茜
(
翻譯 英文)

 

在布羅瓦古堡的傅慶豊

特別邀請傅慶豊作品個展的布羅瓦古堡,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重鎮,意味著歷史陳蹟點出傅慶豊創作生涯中一重要座標。並且展示大多別具意義的作品,作為他個人創作價值的主要見證。
一開始,所有藝術的神奇妙丹都是在他的工作間、密室裡煉就。


觀者好像進入一個秘密中心。在此充滿了畫框、雕塑的空間,堆棧了不少畫作,有的蘊釀、有的開展著,這些作品正在繁衍、期待著有如在苗圃裡一樣發芽、變化、成熟而至離開了畫室。
就是這麼一個諧和的地方,交換著賞析和靜默、感動和情誼。也是一個創作時特別需要孤獨與絕緣的地方。藝術家需要足夠的空靈和沈靜,以便攫取及點燃轉瞬之間的火花。


畫家潛沈在作品生發的宇宙裡,有時,無所作為,但是在和作品私語密談之間,浮光掠影、視野蠢動。他並不是在浪費時間,他只是在守靈,在孤獨沈寂低感受、體驗,終致靈思泉湧並流注在畫面上成形變色。一旦創作激發又復歸空寂,要等到迫切的需求了,再觸動著新的靈感,緣此一筆接著一筆,完成作品。


作品生發的過程沒有一定,大部分擺著經年過月,不時地隨著靈感起伏而變動。有的枯萎有的逸失,其他旋踵步伐走到盡頭那一刻,藝術家知道盡在不言中。


對於愛好者,完成品在此,喜愛與否,是透過自我、潛意識與藝術家深深發生的共鳴,並持續地分享了一種看不見的激動、混亂的感覺。最後所有協調、所有確信處在歸根結蒂的狀態中。


我們很清楚這些一起蘊釀成熟、激發與分裂的系列作品,形成藝術家作品週期性,一些猶疑、空無和白畫布也造就了傅慶豊許多不同時期的變化。一旦繆思枯竭,就會憂慮:《是否畫完了?是否只是一個重覆過去而被判死刑的畫家?》不過是,新的思潮洶湧而來新的意向與風格,再次,苗圃充滿了有待成熟和循環的作品。


傅慶豊的作品無法像一般畫家題旨分類成;風景、海景、肖象、靜物。他反身內向的尋思,是一個活生生的靈魂。從一些既抽象又具象徵性、繁複又無所不在的臉來探究真理,在他的作品裡,到處充斥著這些不可言明的臉和身體表現,它們是靈魂最忠實的反映。


陷身現代化的人承受著東西方多元文化的影響,傅慶豊身在其中也免不了,他表現的手法是源自印象、超現實、抽象主義,尤其是表現派及二十世紀以來繪畫潮流與演化的衝激。


至於雕塑,常是畫家嘗試二度空間到立體維度的藝術表現,傅慶豊在形式與量體的構思是同繪畫的想像一致的。早期的雕塑翻銅,現在大多翻成塑鋼再上色,尋求非平面化而多次元繪畫性的豐富。


就人生意義而言,存在性的焦慮不安,反而滋養了他的靈感;他的作品通常是憂鬱的,並且充滿了時而痛苦時而快樂的生命,所有激動所有不安,造就了他的創作。

 

(原文:法文 / 翻譯中文:姈燕)

 Marc Demoulin

Saint-Prix,  2004/05/28

•傅慶豊~植物人-動物人 III.
(1984-2004年作品集)
 


傅慶豊的植物人.動物人

傅慶豊的繪畫創作,主要是使用油畫及水墨兩種媒介,其技巧的靈活運用,在於清楚的表現鏡象之外與關懷芸芸眾生中的個人。

有趣的是,觀察到使用所謂西方藝術傳統媒材的油畫,是為了轉寫藝術家近乎東方宇宙萬物的人生態度,〔與其說是東方亞洲,不如說是佛教性的看法,甚至文化的意義更大於宗教性的意義,儘管兩者是濡沫相融的。〕傅慶豊畫他所見的,而此見又不全然是可視的;一些重疊、變動、迂迴和離異表達了人的各個面向,既世俗又是永生的,此時此地也是在他方異處的。畫布上,可以同時看到內在和表象、軀殼與精神。技巧的輕盈與諷諭性正與繪畫的物質性密度成對比。

與傳統水墨技巧截然相反,甚至是反趨勢的做法,傅慶豊近年來的水墨創作,在緊扣著西方形式的騰寫過程裏,找到更自然貼切的表現方式。然而,當技巧的暗示性超越了技術性,技巧通過藝術家的畫筆,變成了緻密的厚度。在白色的阒靜裡,有些色彩是撲面風刺甚至劈拍作响的的朱紅與墨色。

他的結構也是與古典中國畫的規矩相衝突。就風景畫的例舉,我們可以觀察到一種上升的運動,憧憬著氤氳與輕霧之上,雲開天朗,是一種精神昇華的象徵。
相反地,傅慶豊的創作,卻雲霓黯沉、墮地零落,遂成人形。可是寓意?無非是一種物質與精神、確實與不可觸知之間的關聯吧。

儘管是幽闇與嚴峻地,變形轉化的畫中主體,在與大地之母重逢結縭之後,仍充滿了生機。仔細一瞧,總是有隻手臂昂揚,引頸盼望。可不就因此,近作與舊作品匯流成河,涵蓄在同一意旨之海裡。傅慶豊明白知道,人性是不能無視於現實世界可現與不可見的,這是一種深心樂觀的體會和領悟。


(原文:
法文 / 翻譯中文:姈燕)

Jacques Carrio
10/05/2004

•傅慶豊~植物人-動物人 III.
(1984-2004年作品集)

Alixe FU 1984p24

© Copyright A.D.A.G.P-2009Paris E-mail:alixefu@msn.com